控制理论与应用

干细胞抗衰老的理论与临床

 

1943至1951年,菲律宾的Auredus Paracelsus首次提出通过输入活细胞使机体获得年轻化的细胞疗法,至今全世界已经有数百万人接受细胞疗法。细胞疗法之一是干细胞疗法,衰老进程中干细胞不断缺失,因此及时补充干细胞来抗衰老成为可能的途径。我国2019年度"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项目申报指南中,干细胞抗衰老的机制研究首次被写入指南。

什么是衰老?

从社会学上讲,衰老是指人适应和抵抗力减退,对新鲜事物失去兴趣,超脱现实,喜欢怀旧。

从生理学上讲,衰老是人从诞生,即受精卵的行程开始一直进行到年老死亡的个体发育史。

从细胞层面上讲,衰老是组织器官结构退行性变和机能降低,其本质是细胞衰减,而细胞的衰减又主要由干细胞衰减所致。

构成人体的200余种细胞中,大部分为终末分化细胞,高度分化使其失去了再分裂的能力,最终会衰老、死亡;但同时机体也保留了一部分未分化的原始细胞,即干细胞。这些细胞在特定条件下或者产生新的干细胞,或者按一定的程序分化形成新的功能细胞,从而使组织和器官保持生长和衰退的动态平衡,当衰退的进程大于再生长的能力时表现为衰老;如果细胞再生能力更强,那么组织衰老的进程将被逐渐减少,增殖分化能力也会下降,故而受损的组织器官无法得到及时修复,导致人体衰老或疾病的发生。

衰老与再生的关系

衰老与再生同时存在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的全过程。再生也是大自然的普遍现象,有再生才有生命,没有生命也没有再生,当然没有生命,也就没有衰老。

因此衰老和再生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且两者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两者失衡也必然走向衰老,人类在长期的研究中诞生了再生医学的发生和发展,其灵魂和核心是干细胞研究、发展和应用。

干细胞是探索人体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核心环节,从临床医学的角度看,干细胞疗法可能彻底改变许多疾病的治疗方法,特别是通过组织和器官替代修复治疗许多难治性疾病。干细胞能有效治疗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治疗多发性硬化症,心肌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并有可能成为衰老性疾病治疗的新策略。

干细胞抗衰老,是从细胞生物学层面上,为老化的机体补充新鲜、有活力的干细胞,通过增殖与分化,促进血管新生、促进成骨、促进神经发生、改善代谢、改善卵巢功能,对机体进行全面再生性修复,从而实现全面抗衰。

干细胞抗衰老的

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现状

在美国《science》杂志评选出的1999年度10大科学进展中,干细胞的研究工作格外令人瞩目。一方面揭示了许多有关细胞生长和发育的基础理论难题;另一方面,干细胞可望将其用于创伤修复、神经再生和抗衰老等临床医学研究。2007年英国科学家 Anastasia 在自然杂志撰文指出成体干细胞对人体自我修复和组织再生至关重要,成体干细胞减少是人体衰老的主要原因。纤维母细胞、脂肪干细胞及血小板丰富的血浆、培养的真皮乳头细胞在临床已经被成功地用于抗衰老。

21世纪初,英国西德的尼布伦纳、美国的H罗伯特霍维茨和英国的约翰E苏尔顿3位诺贝尔获得者发现细胞凋亡的规律。人体清除自由基产生抗氧化酶物质,与年龄成负相关,随着年龄增加,抗氧化物质减少,细胞死亡加速。干细胞内含有几十种促使人体细胞代谢的分化酶,这些分化酶具有提高人体的抗自由基能力。这些活性因子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和丰富的核酸、褪黑素、脑腺肽、表皮生长因子、表皮细胞修复因子及多种氨基酸和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具有维持活细胞和死亡细胞的能力数量平衡。

目前,应用于抗衰老领域的干细胞来源有:自体脂肪?皮肤?骨髓以及异体的脐带和胎盘等?在脐带或胎盘组织中富含的间充质干细胞(MSC)有诸多优势,自身免疫原性很低,具有免疫调节特性;属于成体干细胞,分化能力受限,其本身不具有致瘤性;源自新生婴儿附属物,没有接触过多病原污染,能够避免疾病传播;通过旁分泌,抑制免疫细胞活性,降低炎症反应;相对易于分离培养,便于进行GMP生产控制,因而广受青昧?

1、2010年国内学者将胎鼠源干细胞连续3次静脉注射入小鼠体内,对小鼠心脏进行检查,同时对小鼠SOD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等进行检测,并且对小鼠各器官进行解剖学检查及组织学衰老程度评分,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生存日期较对照组小鼠明显延长,而且在干细胞移植3个月后,心功能及心脾等衰老程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从这组研究结果也可以看出,对小鼠进行胎鼠源干细胞移植对小鼠衰老起到明显的延缓作用。